当前位置:首页 > 名师引路 > 名师推介

温州实验小学教师陈耀:用科学唤醒童心

2016-02-11 15:59:20 作者:孙红军 来源:小学科学网 阅读:11505 评论:0

简介 腾——"一架小飞机腾空而起,瞬间扶摇直上,稍微停顿了一下,便扬起身子,开始逆风而上,在空中翱翔。  一个中等个头、大脑袋的"眼镜男"带着一群孩子跟在飞机后面奔跑,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。  这是一架自制的电动飞机模型,功能却不简单,上面绑了射器、...

温州实验小学教师陈耀:用科学唤醒童心 图1


    腾——"一架小飞机腾空而起,瞬间扶摇直上,稍微停顿了一下,便扬起身子,开始逆风而上,,空中翱翔。

  一个中等个头、大脑袋的"眼镜男"带着一群孩子跟在飞机后面奔跑,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。

  这是一架自制的电动飞机模型,功能却不简单,上面绑了发射器、电源、摄像头……通过无线接收器和投影仪,所飞之处的景象就显示在了教室内的投影屏幕上。

  "看到操场啦""看到厕所了",孩子叫,飞机越飞越高,孩子们开始大喊:"看到大山了""看到小河,还有农田"……

  这里是温州市永嘉县花坦乡公田小学,只有一幢破旧的二层小楼,29个学生全部都是留守儿童。"眼镜男"名叫陈耀,是温州实验小学的科学课老师,近三年来,他把这里当成长期志愿者服务的科学课教育试点,力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唤醒和改变农村孩子的世界。

  这也是他在温州实验小学的科学课教学试验的延续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,使他们产生探索这个世界的愿望,是陈耀从教18年来的目标。

  令人惊奇的是,他也做到了。在以商业闻名、富商巨贾云集的温州,陈耀最拉风的时候,莫过于在周末,开着他那辆破旧的桑o纳车,后面一溜烟地跟着"奔驰""宝马",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去做科学考察。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多,考察地点和出发时间常常要保密。

  他的一名学生曾在中考作文中这样写道:"那段没有压力没有拘谨没有任何束缚的肆意开放的年华,那个启蒙了我的勇气我的好奇心我的科学思想我的人格的老师。真的真的……谢谢你,谢谢陈耀!……"

  "角落中的世界"行动计划

  2004年,陈耀刚从新桥镇第一中心小学调到温州实验小学不久。教到五年级上册教科版《科学》教材中的一个实验,布置给学生回家种绿豆,体验阳光、温度和水对种子发芽的影r。

  他满心欢喜地期待与孩子们讨论,然而验收作业时,只有一名学生得出了成果,其余回答都是"绿豆被妈妈扔掉了""书上能找到答案的"。陈耀傻眼了:能在书上完成的,还是科学实验吗?

  正如所有的中国城市一瑁温州的孩子们也住在互不往来的小区,回家后一头扎进电子产品的世界,周末忙着各种补习班。科学实验?他们觉得那不是小孩子该做的事情。

  但是,只有电子产品和补习班的童年,是值得回忆的童年吗?

  陈耀张榜招贤:实验很好玩,想玩跟我来。他希望启动一个"家庭实验室"行动,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角落,发展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。

  招募发出,最初只有本年级9位学生报名。"他们就是我的‘星星之火’。"陈耀说。

  9个孩子的"角落"各异。有研究如何种番薯的,有养蚕的,有养昆虫的,还有养殖"东方蠖"——这种古老的生物会发出"嗷嗷"的奇怪叫声,养它的孩子还特地移植了它所需的全部海洋环境。

  这个本来无人注意的小计划,意外地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。他们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"角落"投入了巨大的热情,继而引发了对各种知识的兴趣。当然,"角落"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,番薯长得粗大,蚕结了茧(爸爸惊呼,我们家可以自己做蚕丝被了!),养昆虫的孩子记了满满几本观察笔记……

  "星星之火"果然可以燎原。这一年下半年,"角落世界"的成员从9人扩充到2万人,全温州的孩子都来参加。温州实验小学成立了"少年科学院",并设立了航模俱乐部、机器人实验室等科学社团。

  8年后,陈耀坐在温州实验小学的办公室里,晃动着他的大脑袋,回忆起这些经历,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。办公室的对面,是"少年科学院"的微型科技馆,摆满了孩子们奇思妙想的作品,蛋糕盒与可g瓶做的架子鼓、纸巾卷筒做的坦克、木头大桥、废弃的皮包制作的台灯……

  "这些东西有用吗?"陈耀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,他回答:"我们在乎的是孩子们动手与思考的过程,并不在乎这些东西有没有用。"

  科学课一直在萎缩

  1974年,陈耀出生在温州市瓯海区横塘村。爸爸是种植能手,叔叔是能干的木匠,陈耀从小也喜欢动手,他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做出来的,琴、弩、水枪……

  "串并联我早就懂了。"陈耀自豪于自己当年的许多发明,如今回想起来,有些知识是被告知的,但大多数是自己摸索出来的。

  从师范院校毕业后,陈耀到新桥镇第一中心小学任教,因为喜欢教授科学课,他最终放弃了主科教学,"专一才能做好事情"。

  然而,他不得不承认,从教18年来,科学课一直在萎缩。"小学课程里,只有科学课没有课标,有八套教材,但没有一套是公认满意的。"

  在陈耀看来,中国小学科学教材里的很多内容和实验,不仅距离孩子们的生活过于遥远,而且讲述过于死板,甚至是在扼杀孩子们对科学亲近感。比如,有一个实验模拟胃的运动,将食物装在塑料a里扎好,用手挤压。做完实验后,很多孩子都吐了。

  "我们的科学教育注重的不是科学本身,而是注重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分数,只注重表皮。"陈耀说,"一个孩子,从小就没有了好奇心,就没有了科学精神,这个国家的未来将是很悲哀的。"

  他更担忧的是,按照学生数量计算,一个地级市应该有大约3000名专职科学课教师,但中国很多城市只有百名左右,并且缺乏场地和器材,科学课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。

  当然,陈耀并不是从最初就明确地意识到这些。他开始的想法只是"把我的童年片段复制给孩子们"。

  十多年前,这种想法没人买账。他想带孩子们搞科学小实验,还要"连哄带骗"。

 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自然、科学的热情,1998年,陈耀鼓动家里人一起凑了几万块钱,买了一辆二手桑塔纳,每周都带孩子们去山间田野里作考察。

  原来"学科学"就是"出去玩儿"啊!孩子们开始期待周末的到来,好坐上陈耀的破车,满山遍野去做"考察"。规模最大的一次,100多个孩子跟着陈耀去金蟾山考察植物,这次行动最终演变成了整t一年半的金蟾山植物考察活动——为整座山的植物做了系统化的命名和类别整理!

  这样浩大的工程当然无法主要依靠自己来完成,他们去请教当地农民,去城里找专家,互联网还不发达,为了查阅资料,陈耀带孩子们多次去城里图书馆查阅植物典籍。一年半之后,他们共同制作出当地第一本《新桥植物志》——300多种植物,分类、命名、采集标本、建立档案,都是孩子们亲自一样一样做出来的。

  在一个乡村小学,陈耀无异于一个"神经病",不过他的疯狂实验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,并为新桥小拇来了声誉。没几年,这所学校就成了科学教育特色学校,并获得了浙江省示范小学的殊荣。

  2003年,陈牡鞯轿轮菔惺笛樾⊙АK的"疯狂"也从农村转战到了城市。

  讲《光的色散》时,陈耀最初和普通老师一样挠萌棱镜演示,但孩子们都一筹莫展,陈耀于是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。光芒万丈,学生们突然发现陈耀不见了,操场草坪的洒水装置突然启动,水柱从四面八方喷溅而起,被抛上天空的水花在阳光照耀下爬出了一道七色的彩虹,惊喜的孩子们都奔进水花中,手舞足蹈地叫啊抓啊,不过下暮螅教室外挂满了一片湿哒哒的衣服。

  陈耀延续了周末外出考察的传统,带着学生们去养鸭场取鸭口水做难;去植物园采摘稀有植物的叶片回去克隆;让学生们用堆筷子制作一个廊桥,并研究桥底的主拱木料为什么不用上油漆……

  实验器材不够,陈耀自己拿了十万块钱建了一个植物克隆室,他的想法是:等我的课程得到认可,学校就会支持啦!几十个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小孩子,穿着白大褂,戴着白手套,在这里像模像样地提取营养液。外人想要进去看看,孩子们都严格甚至严厉地要求执行无菌操作i"哪怕打个喷嚏,我们的小苗也可能会死掉的"。

  从"巴学园"到"科考小组"

 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,第一个受害者,却是陈耀自己。

  高年级的男生在他的车里养起了德国小蠊——俗称蟑螂,每次打开车门,便窜出几只到陈耀的胳膊上,全校都可以p到陈耀在大声喊:"那帮臭小子的蟑螂又出来啦!"

  "豆芽在车厢里能长大吗?" 抱着好奇心,学生们偷偷在陈耀的车里做起了实验。陈耀打开后备箱时吓了一跳,不过他看着一簇簇小豆芽苗,开怀大笑起来。

  "角落里的世界"成功后,陈耀开启了另一项"印象巴学园"活动,带着孩子们去认识大自然,边走边看,遇什么什么问题,就立刻解决什么问题。比如,听到钟声,就去探索,钟为什么会发声?为什么余音缭绕?抱着钟再敲击,余音消失了,这是为什么?

  这些看起来小打小闹的"游戏",实际成果却出人意料。

  潘心如同学发现,秋茄有抑制赤潮现象的功能,于是写作了科学小论文《秋茄生长对赤潮影响的研究》,获得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;12岁的滕甘雨发现木槿树有极强的去污功能,陈耀启发她:为什么其他落叶灌木没有去污功能?能用它做洗发水吗?滕甘雨经过1年多的试验,用木槿加草木灰制出环保又去污的洗发水,还因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
  累计下来,陈耀所指导的学生已在全国级科技比赛中获奖20多项、省市级比赛获奖400多人次,完成科学研究成果17项,申请国家专利1项。

  影响最大的,大概要算王从礼。三年级时,王从礼在一个水池里发现了一种"小伞"状生物,通体透明,状如桃花,只有一两厘米大小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"透明小伞",王从礼捞了几只去问陈耀。

  陈耀也没见过,但他大致能识别这"小伞"类似于水母,可是,孩子分明说不是来自大海而是水池,这引起了他的兴趣。y天后,他带领学生专程驱车前往这个水池,没有找到,与此同时,捞回去养在水缸里的"小伞"们也不见了!这其中有什么秘密?

  陈耀没有放弃,而是让王从礼带头,组成了一个"科考小组"去寻找答案。通过查阅资料,陈耀基本断定这很有可能就是被称为"水中大熊猫"的桃花水母。这种生物至少已有6亿年的生存历史,但已濒临绝迹。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,活体难以制成标本,因此少被发h和证明。

  孩子们去向渔民打听,渔民们证实确实见过这样的小东西,但什么时候有,什么时候消失,没人h楚。陈耀和孩子们大量搜索资料,拜访生物专家,走访周边多个水库,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《追寻桃花水母的踪迹》,还获了奖。

  王从礼本来只是个羞怯的小男孩儿,自此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时时注意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。

  一次跟家人采杨梅,他发现了一块亮晶晶的石头。"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宝贝?"陈耀专门帮他组建了一支"王从礼地质考察队",用了两年时间,踏遍附近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区,寻找这种亮晶晶的石头标本,请专家鉴定,得出的结论竟是:在温州的大罗山及南北雁荡山附近,存在一条水晶矿石分布带。大量岩石资料确定,数亿年前,大罗山脉是一个深海洋底部的火山喷发区。

  王礼如今即将赴美留学,并将地质勘测作为学习方向。

  "2049科学梦想"

  学生们都和他保持着联系。今年六一,陈耀七年前的学生小虞从美国回来过暑假,下飞机后的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小学科学老师陈耀:"老陈(学生们对他的昵称),最近有什么活动?"

  陈耀于是将他带到了谢公田小学。从2008年开始,陈耀每个星期都要抽时间到这所乡村小学来上他的科学课。陈耀没来之前,他的师范同学朱利锋一人在教授七门课之余兼任全校的科学课老师,有心无力,这门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。

  "现在不只城市的孩子,农村的孩子也不会玩了,"陈耀说,"但其实农村孩子的天地更大,更适合就地取材。"于是,朱利锋带着孩子们学做豆腐。当地农村一直有说法,山胡椒树当柴烧会降低豆腐产量,于是漫山的山胡椒树枝没有人用,但学生们经过两周的对比实验发现,用山胡椒柴火和其他材料烧火做豆腐,产量没有明显差别,孩子们于是到处跟村里人说:你们错了,事情不是这样的。"孩子是村里最好的科普传播者。"校长朱晓忠说。

  "在科学探究方面,山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没有太大差别。"陈耀说。这个不到30个留守儿童的山区小学,在2011年温州市海模锦标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,以及6枚个人金牌、9枚个人银牌、7枚个人铜牌,还有4人获得了浙江省航模锦标赛三等奖。

  2012年11月初的这一天,陈耀眯缝他的小眼睛,专注地望着天上那飞翔的影子,流着鼻涕的孩子们围在他身边讨论着:为了承载发射器、电源、摄像头等装置,这个小飞机的机翼需要多长才能飞得足够高……

  陈耀说,他有一个"2049科学梦想"——从到温州实验小学教过的第一班学生算起,他已有13名学生赴美留学,并都选择了科学科目,他要鼓励这些走出去的孩子们,学成之u仍然回到中国,成为一批有造诣的中国学者,"到2049年,他们之中应该能够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"。

  为此u他每年都给学生颁发"少年诺贝尔奖",不仅有隆重的颁奖典礼,证书也的确很像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,"要让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兴趣受到尊重的价值"。

  不过,他转而说:"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科学家,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快乐。"


相关评论

本栏推荐